運用科技演繹文化 助力香港旅遊業發展

6月5日,筆者出席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旅遊事務署舉辦的《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 2.0》文化及創意界別的諮詢會。現在全球的旅遊業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,旅客更希望體驗以自然、藝術為主的文化旅遊。據估計,在未來10年裡,全球對文化旅遊的需求將會增長14.4%,到了2033年,預計全球文化旅遊的收入將達到約230億美元。

當地傳統文化、名人遺跡或文化活動通過科技演繹呈現,已成為當前旅遊業的一種風尚之一。如迪斯尼樂園運用無人機光影塗鴉、噴塗表演和製作創意的空中表演等,為遊客提供具科技力量的視覺盛宴,使其長盛不衰。又例如,由哈佛大學團隊擔任指導的“消失的法老”展覽,以沉浸式虛擬現實體驗金字塔,仿佛近距離穿越金字塔的歷史場景,體驗俯瞰金字塔全景的刺激感,在第一站巴黎展出的三個月內,吸引了超過50,000名遊客,第二站在上海舉行時,也是獲得一眾好評。

然而科技只是一種工具、方法與技巧,更重要的是推廣本身的文化特色,達到現在很多旅客期待的感知、了解、體察當地文化內容的目的。筆者在數月前,參觀了重慶一場大型非遺山水實景劇《追夢·銅梁龍》,以高空威亞、聲光電特效、巨型紗幕等眾多方式提升觀看效果,打造好“周末到銅梁”品牌。根據資料顯示,自2022至2023年,該劇累計演出60餘場,吸引近12萬觀眾。另外,今年五月,筆者參觀了泉州市的伯勒小鎮文創產業園,包括木偶館、藝術工作室、定製衣服中心、品牌運營中心、閩南美食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演出及示範區,讓旅客可以體驗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文創產業融合發展的成果。事實上,這種獲得政府支持配合的文商旅綜合活動,除了內地,在其他國家也有很多例子,如英國伯明罕以歷史建築為主的珠寶特區 (Jewellery Quarter),被規劃成文化、歷史、教育、餐飲、表演藝術及博物館等多元創意聚落,成為當地重要經濟收入來源。

現在,國家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,打造特色文旅空間,因此香港必須重塑自身定位,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,融合內地發展,積極拓展周邊遊市場。此外,本港應加強規劃旅遊業發展,進行政策引導和扶持,探索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物聯網和VR/AR等技術在旅遊業更廣泛的應用等。

香港是亞洲商業平台及科技交易市場,可結合本身傳統文化優勢綜合發展。更重要的是香港有“背靠國家、聯通世界”的得天獨厚優勢,直接參與內地的龐大市場,同時與世界接軌,成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。相信有國家的支持,香港旅遊業必定前景一片光明。

 

(作者是香港藝術發展局、藝術教育主席,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)

 

 

*照片由供稿者提供